查看原文
其他

目录摘要 |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3期


点击上方“深大社科学报”可订阅!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3期目录摘要


“以人民为中心”的逻辑理路及价值主线

牛庆燕

(南京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南京  210037)

摘 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超越西方“人本主义”话语的实践悖论和中国古代朴素的“民本”情怀,继承和接续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的“人民”底色,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彰显和中国共产党“人民初心”的实践表达。其中,“以人民为中心”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通过“发展”主线相互贯通,将人民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思想维度互补,时间跨度涵盖,发展向度承继;“以人民为中心”立足“人民”逻辑,批判西方“物本”逻辑潜隐的发展界限、人的异化难题以及资本的基因缺陷,保障人民的经济权益、政治权益、文化权益、社会权益和生态权益,推进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间关系的真正和解。因此,“以人民为中心”理念坚守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人民主体的根本动力、人民共享的根本目标和人民评判的检验标准,贯穿于脱贫攻坚、创造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以人民为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人民逻辑;物本逻辑;价值主线

作者简介:牛庆燕,南京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生态伦理研究。


平台劳动的新转向:官员直播带货的

机理、机制与方向

谢小芹

(西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四川  成都  611130)

摘要:直播带货是平台劳动的一种新业态。作为新冠疫情下推动复工复产、扶贫助农、刺激消费的一种网络直播新样态,官员直播带货是指官员在互联网平台上运用直播技术进行的与消费者沟通并展示和销售产品的新型网络营销模式。在政府信用背书下,消费者对官员直播形成的融合“人格、系统和数字”信任的混合信任是官员直播带货得以有效运转的支点;官员在直播时与消费者进行深度互动的真实表演是官员直播带货的重要过程仪式;依循数据和流量作为证据的数字化管理则成为官员直播带货采用的重要管理策略。一方面,直播官员通过情感劳动和表演劳动,形塑出一个信息充分且可靠的网络空间;另一方面,直播平台通过技术配置构建出一种经济驱动的亲密关系,官员因其身份的特殊性,使得直播带货在实现经济价值的同时,又体现出一定的公益性和情感性,激发出一套更加符合主流价值观的算法推荐系统。未来的官员直播带货可在理念层、技术层和基础层建立长效机制,加强规范与监督,使其不仅是一种解决地方产品滞销燃眉之急的有用方式,而且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平台劳动;官员直播带货;循数治理;内部机理;运行机制

作者简介:谢小芹,管理学博士,西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基层治理研究。


微媒技术的时间社会学考察:

属性、动因与文明

潘天波1,2

(1.陕西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陕西  西安  710119;2.江苏师范大学传媒与影视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9)

摘要:在虚拟社会,微媒技术正在改变时间的形状、节律与结构。在动因层面,微媒技术旨在向时间的短暂性、节律性和线性等固有属性发起挑战,并迅速生成平滑、节点、符号等虚拟时间消费样态,进而弥补了时间消费的单点线性局限,弥合了时间消费的空间隔阂,消除了时间消费的语言鸿沟;在文明层面,微媒技术俨然成为时间化社会文明建构者,并逐渐在曲线、圈层、休闲、符号等方面产生时间文明新样态,以至于推动与加速社会文明新发展。微媒技术越来越显示出它在社会文明建构中角色性与结构性的强大能量,虚拟时间消费也愈加变得务实、简洁和高效,彰显出虚拟时间在压缩时间成本或提高时间功效上的功能与价值。微媒技术所带来的时间消费悖论是毋庸置疑的,它的社会文明价值需要从技术哲学维度批判性重估,微媒技术的价值逆向或能在向虚拟美学、虚拟符号学和虚拟哲学迈进中逐渐自我克服而日臻完善。

关键词:技术哲学;微媒技术;虚拟时间;时间消费;虚拟文明;时间悖论

作者简介:潘天波,历史学博士,陕西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特聘研究员,江苏师范大学传媒与影视学院教授,主要从事文化传播学、艺术全球史、工匠文化等研究。


娱乐数字化:元宇宙创构的

动力、风险及前景

简圣宇

(扬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9)

摘要:娱乐不仅是一种以放松身心为目的的消遣方式,还是人类凭借想象力去超越现实局限的特殊实践活动。从人文关怀的视角看,元宇宙的出场标志着一场娱乐数字化运动引发的重大历史节点:人类的精神生活范围正在超越被物质世界所规定的现实场域,伸展到由人类自由构造起的虚拟场域;通过元宇宙平台,人类正在进入物质世界和数字世界联通起来的跨界生存时代。其中必然蕴含着内在的社会风险,可能催生出程度不一的成瘾性依赖和社会性无聊等社会问题。但更重要的是,它将给人文领域注入新的活力,为文艺创作提供更丰富的应用资源和更广阔的空间。作为人类创构元宇宙的内在驱力,娱乐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开始超越原有的单纯消遣属性,为诸多科技成果提供应用场景,从而成为一种影响到社会各个领域的文明推动力。要言之,在“科技向善”的人文态度调制下,元宇宙将原本仅为一种消费性、消遣性的娱乐活动转化为创造性、生产性的人文数字活动,由此元宇宙本身成为一种推动人类跨界生活的生产力。

关键词:娱乐数字化;数字游戏;虚拟现实;元宇宙;虚拟数字人;游戏引擎

作者简介:简圣宇,扬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意象理论和后人类美学研究。


文化资本理论视域中的文旅产业

融合动因及路径

孙丽君

(山东财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摘 要:文化消费行为追求创新性,消费者只能依据文化产品的有限信息和个人偏好决定文化消费行为,这就要求消费者了解自己精神消费的个人偏好并对文化产品所提供的意义体验能否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进行一定程度的预判。个人偏好和对文化产品的预测能力需要消费者具有一定的文化资本存量。文化资本存量通过消费者的多次文化消费行为形成,对消费者后续的文化消费行为形成影响。文化和旅游产业本质上都以满足文化消费需求为导向。文化消费体验的融合提升了文旅产业融合的文化资本存量,文化消费过程的融合形成了文旅产业融合的消费行为习惯,文化消费的创新需求为文旅产业融合提供了新的机遇,文化消费效益的提升构成了文旅产业融合的根本动力。在此基础上,文化消费行为的改变为文旅产业融合提供了新的文化资本,提升了消费者对文化和旅游产业技术与产品融合的需求,促进了文化和旅游产业的组织融合和市场融合。

关键词:文旅产业融合;文化资本;文化消费行为;个人偏好;精神消费;意义体验

 作者简介:孙丽君,山东财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文化生产与消费、文化产业理论与实务研究。


中国区域影视产业发展的

类型、政策与路径

胡鹏林

(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广东  深圳  518060)

摘  要:在全球影视产业调整叠加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中国影视产业正在加快行业和企业洗牌。目前,中国区域影视产业发展形成了影视全产业链型、影视拍摄导向型、影视投资导向型等3种类型。从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机构数量来看,北京、上海、杭州、霍尔果斯位居前列;从重点影视企业聚集度来看,北京和长三角地区占全国八成以上;从院线数量来看,全国重点城市的分布较为均衡;从电影票房来看,广东、江苏、浙江、福建等4个沿海经济发达省份和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大一线城市的票房贡献最大。重点区域影视政策主要集中在影视制作、影视播映与获奖、影视企业与人才、影视投融资与影视活动等4个方面,各区域应加大对影视剧本原创、影视制作人才、影视科技研发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力度。重点区域根据区域特色、文化资源、政策许可等因素,选择了影视基地、影视制片、影视科技、影视政策等驱动区域影视产业发展的路径。在区域影视产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背景下,各区域应加速优化影视政策和发展路径,提振影视文化消费,促进区域影视产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区域影视产业;影视类型;影视政策;产业发展路径;影视企业;产业数据

作者简介:胡鹏林,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教授,深圳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从事艺术理论和文化产业研究。


区块链技术驱动下私人数字货币的

发展风险与系统治理

程雪军1,2

(1.同济大学法学院,上海  200092;2.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北京  100710)

摘  要:在区块链技术驱动下,私人数字货币登上历史舞台并蓬勃发展。从演进历史来看,货币历经了“商品货币—金属货币—法定货币—数字货币”的发展阶段。其中,从法定货币到数字货币是一次“惊险跳跃”。作为数字货币的重要构成,私人数字货币具有超越非数字货币的优势,即它以区块链技术为架构核心、以分布式账本为交易前提、有利于推进货币的国际化。虽然私人数字货币的发展极大地刺激了金融创新,但是其衍生的金融风险、技术风险与法律风险等难题也应当引起重视。域外国家私人数字货币的风险治理经验为我国加强私人数字货币的系统治理、促进私人数字货币稳健发展提供了参考。具体而言,应加强私人数字货币的金融治理,防范货币政策风险;统一金融监管机构,夯实私人数字货币的关键基础设施;警惕“技术中心化”,强化私人数字货币风险防范;加大反逃税监管力度,积极参与国际数字货币反逃税协作;健全私人数字货币的反洗钱与反恐怖融资法律机制,严防私人数字货币犯罪。

关键词:区块链技术;数字货币;私人数字货币;金融风险;系统治理;金融稳定法

作者简介:程雪军,法学博士,经济学博士,同济大学法学院助理教授、上海市人工智能社会治理协同创新中心副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特邀研究员,主要从事法律与金融科技研究。


构建基于全国统一大市场的

新发展格局:逻辑方向、堵点及路径

张   磊1,2,黄世玉1,2

(1.湘潭大学商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5;

2.湘潭大学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中心,湖南  湘潭  411105)

摘  要: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和内在要求。以全国统一大市场为基础的新发展格局的构建遵循“循环为市场经济的本质、畅通为循环的内在要求、开放为内外循环畅通的关键、互促为新发展格局的核心”四个层面的理论逻辑,要求实现四个方向的转变:市场需求战略从以出口市场导向为主转向国内市场需求为主,市场竞争优势从要素低成本优势转向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市场价值增值从以技术引进为主转向科技创新自立为主,市场开放策略从以对外开放为主转向对内和对外开放协同。针对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存在的政府职能偏位导致市场根基不稳、市场制度规则和设施等主体建设滞后、创新驱动供给的支撑作用不强、内外开放不协同导致循环动力不足、既有分配格局对市场需求的牵引有限等难点和堵点,应以厘清市场与政府治理边界为基础,促进政府职能向强化法治和监管服务为主转变,健全高标准的统一市场制度规则和设施,推进创新驱动的产业链现代化,构建内外协同的开放体制,并配套完善国民收入分配制度。

关键词:全国统一大市场;新发展格局;循环畅通;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内外协同开放;治理边界

作者简介:张磊,经济学博士,湘潭大学商学院、湘潭大学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中心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消费经济与收入分配研究;黄世玉,湘潭大学商学院、湘潭大学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中心研究助理,主要从事消费经济与收入分配研究。


王道、王政与王制:

孟子政治法学的三个维度

喻   中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北京  100088)

摘 要: 孟子的法理学主要体现为政治法学。孟子的政治法学可以从王道、王政、王制3个维度来透视。其中,王道具有形而上的特征,可以视为孟子政治法学的理论依据。王制具有形而下的特征,可以视为孟子政治法学的制度表达。居于王道与王制之间的环节是王政,它作为华夏文明早期出现的一个概念,不仅描述了一种政体,而且具有饱满的法理意义。王政以王道为灵魂,以王制为肉身,代表了孟子关于理想政体的憧憬。“批判法学”是孟子政治法学的特质。它对拒绝王道、背离王政、抛弃王制的政治现实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刻的批判,体现了批判法学的精神与风格,开创了儒家视野中的批判法学。作为一个时代的思想导师,孟子创造了堪与一个时代的政治权力、经济财富并立的精神资源。因为这种精神资源,孟子的批判法学一直闪耀着激荡人心的思想光芒。

关键词:孟子;王道;王政;王制;政体;政治法学;批判法学

作者简介:喻中,法学博士,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法理学研究。


算法嵌入公共信用评价:内在逻辑、

风险检视与规制路径

张   涛

(清华大学法学院,北京  100084)

摘 要:公共信用评价是信用监管的核心制度。随着算法技术的迭代,其在公共信用评价中的优势也日渐显现。“数据+算法”的智能融合是算法嵌入公共信用评价的技术逻辑,推动政府治理现代化和提升社会信用水平则分别构成算法嵌入公共信用评价的实践逻辑和价值逻辑。然而,算法在发挥技术优势的同时,也可能在公共信用评价中引发三重风险:技术风险,主要包括算法黑箱破坏评价公正性和数据质量影响评价准确性;法律风险,主要包括算法权力助推评价权力滥用和数据滥用危及隐私与信息安全;伦理风险,主要包括算法至上引发评价自主性困境和算法偏见破坏基于信用的分配正义。针对上述风险,在选择规制路径时宜采取“整体性视角”和“基于过程的方法”。在事前阶段,需要制定算法信用评价技术标准、建立算法信息公开制度、完善算法影响评估制度;在事中阶段,需要运用行政法治原则钳制行政权力、以信用及个人信息权利制衡算法权力;在事后阶段,需要完善公共信用评价异议申诉制度,同时强化对公共信用评价的算法审计和司法审查。

关键词:算法嵌入;算法公共信用评价;个人信息;风险规制;信用规制

作者简介:张涛,法学博士,清华大学法学院助理研究员、博士后,主要从事行政法学、信用规制、数据法学研究。


乡风何以文明:乡村文化治理中的

嵌套组织及其运作机制

魏程琳

(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中国战略研究院,上海  200092)

摘 要:随着社会阶层分化和消费文化在农村的深入扩散,原本作为确认公共规则、增强社区团结重要途径的婚丧仪式变成村民面子竞争的舞台,乡土公共文化面临着去公共性、去价值性和庸俗化的危机,乡村社会阶层挤压愈发明显。由多层组织相互嵌套而成的社会组织——红白理事会,能够有效整合体制内外治理资源和规则,为多元治理主体间的互动、协商、沟通提供空间和平台,有效推动地方制度创新和治理机制创新。在乡村文化的互动式治理中,红白理事会通过制度规范、精英示范、分类动员和声誉奖惩等社群治理机制,引导村民采用文明节俭的婚丧新规,非强制性地调节了社区面子资源和阶层关系。地方政府通过激励村两委组织、给予嵌套组织合法性支持、节制行政干预行为,激发了社会治理活力,实现了乡村文化的诱致性制度变革,为全国乡风文明建设提供了经验参考。

关键词:乡村文化治理;乡风文明;嵌套组织;红白理事会;制度创新;互动式治理

作者简介:魏程琳,社会学博士,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中国战略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主要从事政治社会学与城乡基层治理研究。


农民工骑手群体社会融入的空间区隔及

社会工作干预路径

李晓凤,龙嘉慧

(深圳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广东  深圳  518060)

摘  要:互联网零工平台在构建多主体共享的商业生态系统、促进灵活就业、实现劳动力供需精准匹配的同时,新的结构性因素也引发了青年农民工骑手群体的社会融入困境。基于空间区隔的问题分析框架,通过问卷调查和半结构式访谈发现,青年农民工骑手群体的社会融入面临着四大区隔,即流动“栖息”形成的地理区隔、复原力不足形成的自我区隔、工作洞形成的职业生涯发展区隔、脱嵌形成的社会参与区隔。面对青年农民工骑手群体因空间区隔而产生的社会融入问题,可搭建以“通过空间营造实现资本积累”为核心的社会工作实务框架,采取以复原力任务中心模式及“1+2+N+n”社工协同治理模式为中层干预方法的空间营造实务路径,增加骑手的心理、文化、社会和政治资本,以此突破骑手群体面临的空间区隔;构建“减压-支持-发展-参与”的骑手服务模式,重塑物理-心理-人际-治理平衡发展的四维空间,最终达致理性和平、宽容接纳、诚信友爱、平等尊重、人人参与的社区关系,以服务型治理推动社区整体性发展。

关键词:青年农民工;骑手群体;空间区隔;空间营造;社会工作;干预路径

作者简介:李晓凤,深圳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主要从事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女性社会学及咨询心理学研究;龙嘉慧,深圳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研究助理,主要从事社会工作实务与社区治理研究。


从共享的数字劳动到数字福利的共享

李   石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北京  100872)

摘  要:网络经济的蓬勃发展带来了巨量的数字资源,而数字资源来源于人们共享的数字劳动。这些数字资源能给其拥有者带来丰厚的利润,形成一种新形式的资本——数字资本。数字资本是继产业资本、金融资本之后形成的第三种资本形式。资本的本质在于赚取利润,而资本赚取利润的过程中就包含着对普通劳动者的剥削。数字资本同样具有这样的特征。在数字经济中,一些公司或个人对数字资源的垄断可能造成新形式的剥削,而普通的劳动者在这个过程中并没有分享到数字资源所带来的福利。解决数字资本滋生剥削问题、维护分配正义的根本,并不在于分清劳动的归属,为“数字劳动者”付费,而在于调节社会分配的适当安排,即将生产领域的“不公平”问题转化为分配领域的公平问题来解决。一方面,在不涉及个人隐私以及不会造成安全问题的前提下,应尽量向公众免费开放数字资源;另一方面,那些通过数字资源获利的企业应以捐赠等形式主动分享数字资源带来的红利,或以其利润推进公共福利。

关键词:数字资本;数字劳动;剥削;分配正义;数字福利;共同富裕

作者简介:李石,政治哲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共同富裕研究院、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从事政治哲学、分配公正、中国政治研究。


马克思恩格斯对异化家庭的解构与重构

李丽丽

(广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摘  要:家庭异化、消灭家庭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妇女儿童公有,作为“单个分开的经济”的家庭不复存在。原始基督教共产主义奉行禁欲主义,主张弃绝两性关系、取消家庭生活。中世纪宗教共产主义推崇禁欲独身,实行公妻制。空想共产主义以博爱为情怀,主张实行公共教育和国家教育、排除家教和父权、消灭家庭。马克思恩格斯一方面批判“公妻制”,另一方面虽提出“消灭家庭”,但赋予其本真涵义:解构资本主义的异化家庭,消灭家庭的资本抽象性,实现抽象异化家庭向自然家庭的复归。“家庭”是一个历史性的概念。资本主义家庭因与私有制生产方式同质而发生异化,呈现逐利性、强权性和功利性等谱系特征。这些特征可以追溯到父权制个体家庭确立的初始阶段。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不仅助长了这些异化特征,而且使其表现得更加隐蔽、更加恶劣。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正是这种生产方式本身构成了异化家庭消亡的内生动力。伴随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变革,异化家庭范式走向解体,平等的两性关系得以产生,一种全新范式的高级阶段自然家庭得以重构。

关键词:异化家庭;公妻制;逐利性;强权性;功利性;“消灭家庭”;自然家庭

作者简介:李丽丽,哲学博士,广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数字资本主义的机器生产

及其空间话语

吴红涛

(浙江万里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浙江  宁波  315100)

摘  要:在数字资本主义时代,机器生产经历了从“机器改良生产”到“生产改良机器”、从“使用机器进行生产”到“对机器本身进行生产”的转变,机器形态的微缩化和轻便化使得机器得以进行跨空间的快速流动。借助于机器尤其是微机器,数字资本主义一方面得以摆脱传统资本主义所遭受的空间限制,成为现实地理空间中无处不在且随处可在的强势威权;一方面还引领人们沉迷数字机器所着力营造的虚拟空间,从而为资本主义的非物质劳动、数字剥削与信息奴役开辟新的地缘空间。由机器生产主导的空间被数字资本主义化约为“支配的空间”和“取用的空间”,这不可避免地将导致空间异化问题,包括数字机器在各类空间进行利益生产的空间异化、数字机器不断寻求空间霸权的空间异化和数字机器对人类生活空间施行反向控制的空间异化。这些问题在人类生活世界触发了严峻的空间困境,亟需我们进行批判性的辨识。

关键词:数字资本主义;机器生产;空间话语;微机器;空间生产

作者简介:吴红涛,哲学博士,浙江万里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伦理美学与空间文化批评研究。


从灾虫到神虫:东汉“蝗不入境”的

历史书写

靳   宝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北京  100732 )

摘  要:尽管“蝗不入境”的历史书写在东汉时期还没有形成为一种固定用以描述良吏的“模式”,但这种书写现象最早出现于《东观汉记》这一官修史书,值得深思。以往学者无论从汉王朝对循吏的褒崇,还是从天人感应下的灾异天谴说谈及这一问题,都只是东汉“蝗不入境”历史书写的大背景,缺乏直接关联性。即使有的学者分析到了谶纬学说,但在具体论证中往往泛泛而谈。实际上,“蝗不入境”书写始现于《东观汉记》,与东汉时期蝗灾频繁而又严重、谶纬学说盛行而又意识形态化、“变复之家”的德化思想及其积极宣扬更有直接关联性。特别是王充在《论衡》中多次提及,汉代“变复之家”积极宣扬德化变复思想,使得蝗虫从“灾虫”化为“神虫”,这对东汉时期“蝗不入境”的历史书写产生了更为直接的影响。作为思想家的王充,敏锐地注意到“变复学说”对于历史书写的深刻影响,并作了批判和分析。这对于我们深入认识中古时期“蝗不入境”书写模式的产生也有重要启示意义。

关键词:东汉;蝗不入境;蝗灾;谶纬学说;变复学说;历史书写

作者简介:靳宝,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国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

欢 迎 关 注 本 微 信 公 众 号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唯一官方微信平台

联系电话:0755-26534976

投稿邮箱:sdxb@szu.edu.cn

官方网站:https://xb.szu.edu.cn

国内统一刊号:CN44—1030/C

版权所有

欢迎个人转发,媒体转载请联系授权


深大社科学报

延伸阅读

目录摘要 |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1期

目录摘要 |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2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